当前位置:世界文化网 > 民俗 > 正文
民俗

三月三上巳节:赋酒相和的节日,风华不曾远去

来源: 网络 2025-04-01 10:20

  三月三上巳节,曲水流觞之雅事再次被人提起。溪水潺潺,酒杯顺水而下,文人雅士临水赋诗,以酒为媒,寄情山水之间。

  “曲水流觞”不仅是一种节日仪式,更是中华赋酒文化的象征。而在这杯潋滟生香的清酒背后,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清酒起源故事——它,源自西汉,起于蜀地。

  清酒,并非舶来,而是故土旧酿

  提及“清酒”,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日本。实际上,清酒最早并非起源于东瀛,而是发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蜀地。在那个时代,蜀地水质甘洌、米粮丰沃,是天然的酿酒之乡。《汉书》《太史公书》中皆有记载,蜀人喜酿米酒,讲究酒体清澈、口感柔和,早已具备“清酒”的雏形。

  相较于北方偏烈的浊酒,蜀地的酒更讲究“澄清”“净饮”。这不仅是一种酿造工艺的不同,更体现出早期文人士大夫对于饮酒之美的追求。清酒,在汉代的蜀地,便已具备形神兼备的文化雏形。

  锦滤法:司马相如与清酒工艺的传说

  赋坛酒香,文士风骨。若要在汉代文人中选出与“酒”最具渊源的一位,司马相如当之无愧。他不仅以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名震文坛,更是一位深谙酿酒之道、倡导清饮之风的士人。

  据传,司马相如在其晚年归隐巴蜀之时,曾亲自改良当地酿酒工艺,创制出“锦滤法”——以尊贵蜀锦为滤材,使酒液经过层层过滤,去除酒渣与杂质,色如玉露,香若幽兰。这一工艺不仅提升了酒的纯净度与观感,也为后世清酒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。

  锦滤之名,源于“文君当垆,相如涤器”,垆,酒肆掌柜也,器,酿酒之缸也, 相如酿酒用了文君陪嫁之蜀锦既是实用之法,更是诗意之名。司马相如既赋亦酒,其人如其酒,清雅脱俗,风骨傲然。

  赋酒合一,风华千年未改

  司马相如不仅以文传世,更以酒传情。当年在临邛古镇,一曲《凤求凰》琴挑文君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浪漫的酒缘之恋。他笔下的宫廷酒宴与山林酣饮,皆写尽了人生的豪情与孤傲。而今人读赋品酒,仍可遥想其人,感其情志。

  从汉代锦滤法的清酒,到魏晋兰亭的流觞曲水,再到唐宋文人杯中流转的风月,清酒已不仅是饮品,更是一种文脉的传承,一种精神的寄托。

  清酒归来,与古人共饮

  如今,当我们在溪水边再现“曲水流觞”的雅集,在古镇轻抿一口清酒,仿佛穿越千年,与司马相如同席而坐,共饮一杯来自西汉蜀地的清香佳酿。

  清酒不是异国之物,而是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文化原乡。它承载着赋的才情,也凝结着酒的风华;上巳节曲水流觞,不只是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的回望与抵达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世界文化网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世界文化网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世界文化网或将追究责任。

热点频道 本月排行

西安面向全球征集2020庚子新春春联

  • 日前,“2020庚子新春古城全球征春联活动”发布征联启事,本次活动共征集古城西安18座城门24副春联。

2019“聚乡情话发展·共谋乡村振兴”大会在蓝田举行

  • 2019年2月1日,“玉来玉好·醉美蓝田年——乡情乡愁乡韵 我的家在蓝田 2019“聚乡情话发展·共谋乡村振兴”大会在蓝田宾馆举行。

西安“十三五”规划 5年后的曲江是什么样子?

  • 曲江新区以大项目为带动,文化产业、公共文化事业和城市新区建设呈现出齐头并进、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,迅速成为西安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。

西安打响“时尚”城市品牌

  • 1月9日至13日,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省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、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络部承办的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时尚周在西安举办。

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

  • 1月23日,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,会议总结2018年文化和旅游工作,并对2019年重点任务进行部署。